炊烟是村庄的头发。我小时候这样比喻。大一些时我知道它是村庄的根。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长年在外,逢年过节时,便总让我想起那年过年回家的长途火车上,窗外接连闪过了的一个又一个看上去无比熟悉的村庄。近乡情更切,火车在前一晚就已进入了东北地界,当时的我激动得早早就醒来把行李收拾妥当准备下车。看了看表发现时间尚早,于是就怔怔地看着窗外的那些村庄出神,那夜,刚下过大雪,村庄的房顶上、树梢上、院子里都是白茫茫一片,那些村庄在雪被的覆盖下仿佛仍在沉沉地入睡,屋子外和路上都不见人影,只有三三两两的烟囱不时地打个盹儿,冒出来一阵阵的炊烟,就像冬天人们呼吸出的白气。而这些炊烟,却总让我充满别样的记忆。
小时候,每次在村子外面捉蜻蜓掏麻雀摔泥巴……疯玩一个上午或下午后,大家总是不停地往自己家方向张望。只要见自己家的烟囱一冒烟,就立马扔下手里的玩物作鸟兽散飞奔回自己的家。先跑去外屋掀开锅盖看看今天做的是什么好吃的,然后就满心期待地坐在锅边等着。一旦饭好之后就立马盛好满满的一碗饭菜抱到院子里去吃,米饭上面盖满自己挑出来的喜欢的菜。边吃边想着下午或者明天该去哪里玩、村里的小卖部最近是不是又进了一种好吃的糖?偶尔抬头看一眼房上电线杆上的麻雀,它们叽叽喳喳地就好像在告诉我该让我爹给我做个更好的弹弓才能打到它们。这时候也能看见房上做过饭的烟囱飘出来的烟,那样清,那样轻……
小的时候,不懂什么温室效应也不知道什么是二氧化碳,我固执地以为天上的云就是烟囱里冒出的烟飘到了空中。烟囱有时火大了就冒黑烟,然后渐渐火小了就变成白烟,对应着天上的云彩也有乌云和白云。我不喜欢烟囱冒黑烟,更不喜欢它变成的乌云,它会下雨,那样我就只能被父母勒令呆在屋里!虽然我更喜欢冲进大雨里……每次娘做饭忙不过来的时候都会叫我帮着烧火,我都会把柴禾弄得细细的,好让火烧得更旺,灶间的火越明亮,烟囱里冒出的烟就越轻。如果那个夏天的晴天总是多过雨天,我就认为那都是我的功劳。
每次做完饭,娘都会夸我烧火烧得好,那时候我总是很自豪。每逢有亲戚到我家做客,娘中午做饭的时候我都会抢着烧火。然后去和亲戚炫耀说看我火烧得多好多好,亲戚必定也会夸这孩子真懂事好能干。我就得意儿地笑得意儿地笑……小孩子嘛,就应该被多夸夸。
如今外出归来,看见路上的炊烟,心里也分外地柔软清明起来。有炊烟的地方就会有人在,让你知自己不孤单。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它既给你人间烟火的亲切,也给你超脱尘世的浪漫。黄昏时远远的自家的一束炊烟就让晚归的游子和旅人的心格外温暖,就算你走得再远也能得到它无微不至的照抚和牵引。
长大后的我一直盼望着当我每天下班回来,远远的就会看见有一处房子的炊烟为我燃起,房子里面有我爱的那个人,还有个喜欢端着碗坐在院子里吃饭喜欢胡思乱想的儿子。这个梦有如炊烟般根深蒂固在我脑里,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经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