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管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 预精焊设备性能测试一阶段圆满结束
· 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金洲代表队获第三届吴兴区运动会企业组第三名
· 中海金洲年底生产动员暨讨论会顺利召开-“28 条督办事项”力保年底生产
· 中海金洲旅大10-1油田综合调整项目正式投入生产
· 田埂里来的工程师-最美湖州人•湖州市第六届杰出职工陈文华
· 健康工作 快乐生活
 
网站主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还原        

田埂里来的工程师-最美湖州人•湖州市第六届杰出职工陈文华
  

30年前,他还是一位年轻的农民,每天行走在田埂阡陌间,同稻子小麦打着交道。而今,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已经成了一家大型管道生产企业的电工带头人,三百多亩厂区,十余条生产线,上百台新技术设备,都得经他调试,才能运转灵活。


  现年51岁的金洲集团有限公司电工班长陈文华,一个怀揣着工程师梦的普通职工, 30年朝着他的理想向前迈进。“师傅,焊管车间的直流电机运行不起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近日的一个午后,金洲集团的年轻电工戴旭杰在车间里检查维修了约莫一小时后,悻悻地来到了陈文华的办公室。
  放下手中正在编制的PLC程序,陈文华跟着他来到了故障机器前。打开控制器,陈文华快速检查参数分配地址、反馈方式等数据。“你看,这分配地址没输入,它肯定无法通讯啊。”“原来如此,师傅到底是师傅!”戴旭杰不禁感叹道。作为陈文华最优秀的一名徒弟,他仍然觉得自己和师傅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像师傅这么肯钻研的人,实在不多见。”
  陈文华说自己与机械生来就有剪不断的情缘。“从小家里很穷,一只扩音喇叭是唯一的机器,七八岁就偷偷把它拆了,后来又有了收音机,不过不论拆什么总能把它拼好。”陈文华酷爱身边所有机械,总喜欢拆开研究个痛快。
  由于家庭条件困难,初中刚毕业,陈文华就辍学了。和父辈一样,他开始务农养家。可对机械的喜爱像是心中一股浇不灭的火。一有空,他就钻到图书馆里找机器维修类的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乡里的书渐渐满足不了他的需求,每星期总有几天,他坐着大巴来到市图书馆,静静坐在角落,一看就是一天。最终,他从农田走到车间,决心吃这碗“技术饭”。
  金洲的车间工人,对这位陈师傅的“钻劲儿”无不知晓。早在1998年,厂里的一条生产线总是无端跳闸。陈文华花了一天时间几乎将所有部件一一更换测试,却仍然没有效果。一头雾水的他在机器边上整整修了三天三夜。困了,靠在机器上打个盹,醒了继续修。“三天修下来,才发现只是六个可控硅不匹配导致的。这就是机器的奥秘,毫厘不可疏忽。”陈文华说。
  几十年的发展和变迁,厂里的设备也逐渐电子化,可陈文华总有办法精通,从没念过机械专业,新设备中的程序编写却是手到擒来。
  几年前,金洲的一台用于检测故障的X光探伤设备中的运管小车编程控制器损坏了,而厂商西门子公司由于专利保护不提供控制器。这时候,陈文华从办公室拿出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盒子,经过几分钟的安装调试,运管小车立马恢复使用了,这让员工同事对他肃然起敬。原来,这是陈文华琢磨了三个多星期的成果。早在设备正常时,他就想到了这一点:“编程控制器用久了肯定会坏,没想到编完不久就派上了用场。”尽管过程艰辛,需要500多道编程步骤,可他却乐在其中,不知疲倦。
  30多年的电工生涯,陈文华边摸索边学习,通过技术改进为公司生产经营创造了不少价值。他研究的焊管机组槽路电路的改装技术,减小了输入功率,提高了输出功率,单位产能提升了20%,使焊管生产电耗节省了20%以上,全年能节约300万元以上的生产成本;由他主导的焊管高频加热设备的改进技术,使价值几千元的电子管使用寿命延长3倍以上,提高了设备运转率和机组的焊接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作者: 转自湖州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right (C) 2000-2009 版权所有 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技术支持 南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