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云南普洱太阳河(原菜阳河)流域曾经是犀牛广泛分布的地区。然而,自1933年最后两头犀牛被捕杀以来,这片土地已经有80年看不到犀牛的踪迹。
为了让犀牛在曾经的栖息地——“云南普洱国家公园保护区”重现,云南野生动物园、普洱国家公园启动了“建立犀牛种群”科研项目。经过与南非长达近3年的磋商,云南湄公河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25日从南非引进9头野生犀牛,并在云南野生动物园度过了两年多的适应期。今年3月底,其中的7头犀牛启程前往犀牛的原始栖息地——普洱国家公园,在此定居并承担起建立犀牛种群的历史重任;另外2头仍在留在云南野生动物园。 这7头犀牛均为野生犀牛,3雄4雌,到达中国时平均年龄4岁,在云南经过2年零8个月的适应期,犀牛基本适应了当地环境和食物,也促进了科研人员对犀牛更进一步的了解,经过评估,7头犀牛已经达到前往普洱生活的要求。 7头犀牛到达普洱后,将逐步经历适应、试散放、正式散放、自然繁衍、种群重建成功等几个阶段。人工对犀牛生存的干预也将从初期的密集监测,到人工、器材结合,再到最终最大降低人工对犀牛野生放养的干预。根据犀牛种群重建计划,犀牛从到达普洱到种群重建成功预计需要3-5年的时间。 2013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门播报了题为“南非犀牛在云南普洱国家森林公园野化训练”的新闻节目,受到大家的关注和热捧。
|
|